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272号 北约客置地广场901室
电 话:024-22510050
邮 编:110001
邮 箱:lafa@vip.126.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国内经济动态
国内经济动...

关于辽宁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辽宁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1月17日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金笛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交辽宁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围绕主题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加强对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着力抓好经济运行,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增加有效投资,切实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预计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民间投资增长23%,所占比重达到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三个千万亩工程,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粮食产量达到439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十连增”。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县域销售收入超百亿工业产业集群达到26个。全年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清河、汤河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工,155座小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改造、维修农村公路3694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064处,解决了127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通过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四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80%。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55户。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到85个,其中超千亿元产业集群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预计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1%、30%和18%。服务业发展有了新进展,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6%。6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温泉旅游、沟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效应凸显,金融业稳定发展。20家工业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启动实施了17个重大专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30项。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项目62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3个。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基础保障能力继续增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和续建铁路项目15项,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1公里,新增生产性泊位14个;辽宁红沿河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装机100万千瓦;新投产风电装机80万千瓦。锦凌水库、青山水库、三湾水利枢纽建成蓄水,辽西北供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大连金普新区申报国家级新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颁布实施。重点园区、临港产业不断发展。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国家批复沈阳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专项方案。沈抚交通、旅游等一体化实现新突破,沈辽鞍、沈本、沈铁连接带加快发展。新城、新镇和主导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突破辽西北战略深入实施,研究制定了新一轮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调整了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取消、下放和调整了437项省级行政职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展开;改革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制定了减轻企业负担的9项政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城乡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7.5%。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有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9%,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3%;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0%。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在碧水工程方面,实施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全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在青山工程方面,继续实施规划的八类工程,完成治理面积570万亩。在蓝天工程方面,实施区域一体高效供热、气化辽宁等六大工程。出台辽宁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了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

  (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力度加大,高校内涵式发展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全面竣工,市级文化三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县乡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不断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的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增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3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6%和9.5%。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人均增加166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1%。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总的看,全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行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优势在减弱,新兴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结构调整不够快,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比重低;创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企业经营效益不理想,财政增收乏力;基本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兼顾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二是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3年预计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四是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努力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控制在3.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经济领域方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各类市场体系建设和中介组织改革,深化水价、电价和燃气价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扩大对外开放,早日建成外贸出口大省。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组织实施好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用事业体制机制模式。积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各类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改进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作风建设。在推进城乡统筹和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放开中小城市户籍,出台大城市户籍管理规定。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加快培育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出让、租赁、入股试点。在社会和文化改革方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不断发展。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创新管理体制,在全省主要河流实施整个流域综合治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乡村卫生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三农”、环境治理、社会事业、重点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重点推进526个重大项目,2014年计划投资4808亿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培育开发夜经济,推动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科学编制全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城镇空间布局合理均衡,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坚持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着力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五项工程,重点抓好100个工业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大海外并购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60个省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促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办法。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电子商务、金融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温泉、沟域、乡村旅游。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工业地产。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业化项目,培养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积极推进沈阳、大连等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四)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组织实施全省新增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新建200万亩节水滴灌工程,启动10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着力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养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定位、招商引资和工业地产四项工作,加快发展县域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抓好县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7座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4座大型、240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318个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解决9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公路4500公里,修建村内道路45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和候车厅420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五)统筹区域发展,加快三大战略实施步伐。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加快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争取国家在大连设立自由贸易区和国家级大连金普新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新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加快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五条城际连接带更紧密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各类市场、要素一体化。加快沈抚、沈辽鞍海和沈本一体化、沈铁同城化步伐。以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为重点,加强主导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沈阳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向辽西北集聚。加快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造林、沙化治理和河道等生态建设。

  (六)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紧密结合精细化工、工业地产、现代服务业,旅游开发等重点领域,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充分利用招商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工作。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完善支持出口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扶持和培育大型出口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与蒙古国、俄罗斯、东盟的投资合作,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施碧水工程,强化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管理,启动实施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建设。积极推进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行动,全面开展辽河口湿地保护工作。抓好青山工程,组织抓好围栏封育、闭坑矿整治等8项重点任务。加大蓝天工程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六项整治措施,继续实施气化辽宁工程。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国家低碳试点省建设。抓好节能降耗,分解落实2014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130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和省定办学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市级医院和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地市级三馆、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障水平。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标准。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国有工矿、林、垦棚户区改造,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1万套。加大扶贫和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力度,加大投入,确保60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实施整村(屯)搬迁集中安置移民扶贫3000户。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