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272号 北约客置地广场901室
电 话:024-22510050
邮 编:110001
邮 箱:lafa@vip.126.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担保行业信息›› 省内担保信息
省内担保信...

引入金融活水 “贷”动乡村振兴


近日,沈阳市委财经办牵头撰写的《引入金融活水  “贷”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系统总结了省农担公司与沈阳市辽中区开展“政银担”农村金融服务合作模式的情况,对公司在辽中区开展“政银担”合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同志作出批示,要求沈阳各县市区认真学习借鉴辽中经验。现将调研报告予以全文转发。



农担3


引入金融活水  “贷”动乡村振兴

——辽中区“政银担”农村金融服务合作模式的调查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保障。然而,涉农担保难、贷款难、融资贵,是一道长期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辽中区锁定乡村振兴目标,锚定产业发展主线,笃定共同富裕方向,不断探索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的途径,走出了一条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三方共同承担的“政银担”合作模式。最近,市委政研室调研组一行深入到辽中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个别走访等方式,与一些区直相关部门、金融机构、镇街负责人及养牛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各层面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破除拦路虎,打通中梗阻,金融改革勇担当

作为特色产业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辽中区农业基础殷实,三次产业占比为39:16.1:44.9,其中,一产比重近40%,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菜蓝子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依托资源禀赋,挖掘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辽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缺资金、贷款难却成为了前进路上的拦路虎。辽中区认识到要解决每年发展产业6到10亿元的资金缺口,必须在创新金融模式上有所作为。


外出学习谋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加快破解“三农”融资瓶颈,解决贷款难、利息高、额度小、门槛高等方面的问题,做好农村金融改革,2018年5月,辽中区由区长亲自带队赴吉林省龙井市考察学习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吉林模式”。在充分借鉴吉林等地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辽中区瞄准农村金融痛点,经有关部门多次研究论证,汇聚金融助农合力,制定了不同于“吉林模式”的由区政府与省农担公司深度合作为基础,优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政银担”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并率先选择在肖寨门等5个镇(街道)开展试点,发放农业种养殖业贷款71笔,贷款额度3618万元,实践中收到较好效果。


完善体系强保障。2020年7月30日,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辽中举行了辽宁工作站挂牌仪式,成立全省首家区级工作站和乡镇代办点,具体负责农业担保贷款项目的受理、推荐、调查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设立17个镇(街道)代办点,226个村经济组织代办员,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格局。同时,辽中区还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银担”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沈阳市辽中区农业金融与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了《辽中区关于“政银担”农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担保贷款条件、担保贷款额度等内容,完善金融助农全服务体系。


高效联动优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区政府出资3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同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助省农担公司对符合条件的的农业贷款项目予以担保,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优化担保标准,突破传统担保准入标准的做法,将“有规模、有经验、有效益、无不良”作为评判农业担保项目的新标准,为贷款主体提供以信用抵押为主,低费率的融资担保服务。2020年以来相继与省建行、省农发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25家银行共同搭建辽中区农业产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降低了农户的融资门槛,农户综合信贷成本不超过8%,最低贷款利率仅3.85%。


助农业务接地气。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打造“专属”助农业务,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业务种类和形式。一方面,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力度,不断开发、丰富农业金融产品,陆续推出农行“秋实惠农贷”“养牛贷”“养鱼贷”、建行“裕农易贷”、联社“金信农易贷”等新产品,充分满足了农户消费、经营等多个领域的融资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辽中区“两权”抵押工作方案》,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范围,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保单质押、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等多种贷款模式,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成本,提高了“三农”信贷支持力度。


聚焦重点解民忧。积极推动农发行辽中支行与沈阳近海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全额保证担保方式向近海水务公司发放1.85亿元中长期贷款,建设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对农村地区188所水源泵站进行集中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促进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全面改善。围绕增强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有效性、持续性和群众满意度,开展与人保财险辽中支公司合作,创新推出新建农村户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对农户厕所产品质量进行保险,全面建立“镇+村+农村+社会运营”的农村户厕运行维护体系,完成全区13279座问题厕所保险保障工作,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金融助农显神威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几年的实践,辽中区“政银担”金融改革激活了农村一江春水,不仅较好地破解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农民缺乏抵押物、担保难的困局,打通了金融支农助农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一是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拉动了产业发展。通过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多角度推进精准对接、多领域谋划合作项目,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为区域转型发展注入了金融血脉,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比如,畜牧养殖业,2020年6月末全区肉牛饲养量为24.53万头,2021年同期肉牛饲养量为26.29万头,到今年6月末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40.63万头,分别比2020、2021同期增长65.63%和54.56%。


二是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带动了农民致富。通过“政银担”改革,不仅融资难不再是问题,融资贵也解决了,原来在银行无法取得贷款的农户,有了政府推荐和农担担保后,具备了银行受理条件,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了四五个点左右,远低于市场担保成本,为农民节约融资成本2184万元,节省了更多资金用于生产。截至目前,通过“政银担”累计放款共1887笔,放款金额约15亿元,其中2022年1月到现在321笔,放款金额22105万元。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以肉牛养殖为例,每饲养100头牛可安排3人就业,全区饲养的40.63万头肉牛,可吸纳劳力12189人。据统计,近三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三是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提升了银行效益。没有政府和担保公司介入,对于没有抵押物和质押物而又需要贷款的农户,不符合贷款条件,需要资金的农户只能从民间借贷。而银行有款又贷不出去,造成了资金闲置。政府和担保公司介入后,金融部门降低了风险,甚至将其当成了“香饽饽”开始竞相参与贷款,既增加了贷款投放量,也增加了利息收入。自开展“政银担”以来,以三方合作、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激发了金融机构积极性,倒逼一些金融机构改进融资方式,变“坐等客户”农户求贷为“上门服务”为农户送贷,不仅增加了涉农贷款的投放量,从未发生一笔代偿款,也使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政策性作用初显。


四是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增进了民生福祉。通过“政银担”的政策设计,一举打破贷款难的僵局,政府的担当和作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与人保财险合作开展生猪养殖险、肉牛养殖险、牛棚财产险等,与辽中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活体抵押贷款模式,为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撑起了“保护伞”,保障了农民基本权益,推动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聚焦地区饮用水、农村厕改等重点难点民生事业,积极开展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增强了民生项目的持续性、安全性,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打好组合拳,构筑新优势,金融赋能促振兴

农业升级,需要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赋能。尽管辽中区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贷款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需要进一步简化、金融产品需要进一步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痛点”亟需解决。下一步,辽中区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辽中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撑。


(一)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结合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工作,提高“政银担”工作成果,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抢抓辽中区纳入全国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单位的契机,通过合作社的规范,不断提高合作社的征信水平,信誉度,扩大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同时,辽中区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合作社精心打造,不断扩大“政银担”业务服务涵盖的领域和范围,全方位、多角度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发展提供方便、快捷、低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在全区各镇街和涉农各领域全面开展“政银担”服务,让“政银担”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二)不断丰富完善金融助农服务模式。辽中区准备在“政银担”三方合作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由政府搭台,将其拓展为“政银担保”四方合作服务模式,即在原来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三家合作的基础上,把保险公司增加进来,通过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四轮驱动,提高贷款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力量。同时,辽中区还将加大多层次农村信贷供给,准备以国有控股公司与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签订购买服务合同,为“政银担保”供需双方提供带入服务,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三)稳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按照《沈阳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实施方案》要求,辽中区稳妥推进产权抵押贷款,目前辖区内的建行、信用联社已经开始承接此项目。比如,建行推出的农户专属信用快贷产品——“裕农快贷”“裕农养牛贷”,并对有土地直补的村民和养牛农户发放,不仅审批流程便捷、快速,而且执行利率低;信用联社结合“两权抵押”方式,重点针对蔬果种植产业推出的“致富贷”,不仅为农户提供资金扶持,还倒逼农业生产由农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今后辽中区还将加快推进农村物权、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房屋财产权等新型抵押贷款创新方式上做文章,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


(四)全力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村(社区)、信用户、信用乡镇”建设,加快农村经营主体信用数据采集,扩大数据应用范围,帮助金融机构全面及时了解授信主体,解决“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持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的金融知识、金融意识与责任的宣传,建立农户失信惩罚和守信激励机制,对失信行为予以打击和处罚,提高诚实守信的农户申贷获得率和利率优惠。打造金融助农安全区,推进信用乡村、信用社区、诚信企业的评选,建立逾期贷款诉讼绿色通道,协调公安、司法部门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处置,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高利贷、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把辽中打造成为全市金融助农安全区。


来源:辽宁农担(开原办事处提供调研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