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272号 北约客置地广场901室
电 话:024-22510050
邮 编:110001
邮 箱:lafa@vip.126.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担保行业信息›› 外省担保信息
外省担保信...

中国担保业面临在保余额增速放缓 代偿风险上升的挑战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影响,行业在保余额增速显著放缓,代偿风险上升;小型担保公司经营压力增大,大型担保公司通过拓宽业务范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012年以来,实体经济的经营状况未见实质性改善,工商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加大,部分行业、地区信用风险暴露,少数担保公司因涉及高利贷发生资金链断裂,行业新设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和在保余额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2年中国担保业在保余额21704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下滑25.6个百分点;其中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4596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年下滑24.9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担保公司的代偿压力也有所增长。2012年融资性担保代偿率1.3%,损失率0.1%,同比分别提高0.80.08个百分点。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环境下,小型、民营担保公司经营压力明显增加,2012年民营及外资控股的担保机构数量有所下降,由年初的6834家下降至年末的6683家。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需求增加使大型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大型担保公司通过开展直接融资担保、保本基金担保、信托计划等私募产品担保等业务,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并保持了担保规模和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2012年公开披露信息的11家主要担保机构的在保余额总和达3897亿元,较上年增长34.12%,明显高于行业增长平均水平。

  在政策引导和金融脱媒趋势下,银行信贷业务向中小企业下沉,一方面银担合作为担保公司提供了市场空间,促进了担保贷款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关系将走向竞争,从而迫使担保公司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品种以获得生存空间。

  在金融脱媒和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和监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项政策引导下,银行业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开发力度。除地方性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外,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贷客户群体也纷纷下沉。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则具有贴近客户、积累了一定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技术、反担保措施灵活以及风险处

  置效率较高等方面的优势,银行需要依赖融资性担保公司来吸收和管理一部分风险。近年来,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2年末,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计15414家(含分支机构),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为14596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高,银行可能会逐步减少对担保公司的依赖,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关系将走向竞争,担保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获得生存空间。而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和新的业务领域成为大型担保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些大型担保公司基于资本和人才优势在公募直接融资、私募直接融资、保本基金、工程履约担保等市场积极探索,拓宽了收入来源。

  银行在银担关系中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少数民营担保公司违法违规事件的爆发,使民营担保公司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再担保体系的逐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谈判地位。

  担保公司在帮助银行管理和吸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和银行的体量和实力相比,担保公司的能量和优势十分微薄。加上信贷是稀缺资源,银行在银担合作中往往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出于对自身信用风险的考虑,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准入设置了较高门槛,要求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抗拒与担保公司分担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间,银行对于担保类贷款更加谨慎,包括暂时压缩此类贷款投放力度,直接影响了担保公司的业务来源。在不利的生存环境下,不少担保公司受到高利贷的引诱,大量开展违法违规经营,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银行均受到损失和牵连。担保公司违规事件频出,使不少银行收缩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个别银行甚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暂停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要求贷款清收,严重影响了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民营担保机构往往会面临担保业务萎缩和代偿压力增大的双重压力,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增强担保公司的担保实力,为担保公司提供信用增进,2009年以来各省相继设立再担保公司,承担区域再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再担保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将符合准入条件的担保公司纳入再担保体系,由再担保机构对担保公司的担保组合或担保项目进行再担保,为再担保体系内的担保公司争取更好的银担合作条件,例如实行风险分担,降低保证金缴交比例,提高放大倍数等。再担保公司的成立和业务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担保公司的最终代偿能力,加强了对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为缓解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担保公司逐渐成为债券市场上提供担保服务的专业机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的深入开展,将带来信用定价和风险转移模式的变革,对传统担保业务造成冲击

  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担保机构提供了超越传统银担合作模式之外的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债券担保已经成为大型担保公司重要收入来源。由于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从2007年起逐步退出债券担保业务,担保公司在资本市场信用增进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末,全国公开发行未到期的担保债券中有206只由担保公司担保,在保余额达1422亿元,占担保机构总在保余额的6.55%;对于一些开展债券担保业务的大型担保公司而言,债券担保业务规模在其总担保规模中占比可达到40%以上。

  另一方面,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信用定价和风险转移模式,成为传统担保业务的潜在竞争对手。2010年起,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推出了4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产品。信用衍生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优势,由于监管审慎推进的原因目前规模很小。不过,一旦获得有利的监管环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能会对资本市场信用风险缓释手段产生重大影响。资产证券化结构性产品也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增信方式。结构性产品的低信用等级部分实际上是依靠自身价值对高信用等级部分提供了担保。20138月,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这一政策表态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来看,随着国家鼓励金融创新,传统担保业务以外的另类信用增进方式会越来越多,传统担保业务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这更加要求担保公司积极参与金融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